金融工程专业是我院新建专业,为切实加强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6年7月暑假期间,金融工程系教师在系主任王勇的带领下,赴安徽国元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安徽分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实地考察调研。通过调研,收集了市场对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信息,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对下一步更好的建设金融工程专业奠定了基础。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各地应用型本科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伴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矛盾仍然突出。
首先,培养目标存在供需错位。以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专业为例,在上一轮的本科扩招时,经管类专业是扩张速度最快的几个专业大类之一。经济管理作为应用性社会学科,相对于基础性人文学科,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学科实用性,而且学科门槛不高,办学成本比较低,所以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都上了相关专业。但就历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统计来看,部分经管类专业如经济学、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尤其经济学一直属于就业率垫底专业。当前全面推进市场经济建设,国家对经管人才的需求应该是空前高涨的,理论与现实的反差说明社会需要的经管人才,院校不能培养;院校培养的经管人才,社会又不需要,高校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供需错位表现得非常明显。
其次,课程体系雷同,人才培养方案呈现模仿秀。人才培养方案雷同现象针对单独某一院校也许并不突出,但放到全国开设经管类专业的所有高校中横向对比,其结果不言而喻。我国开设经管类专业的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除了部分财经院校之外,不乏工科和综合类院校。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在这类院校中既是新兴专业又是办学效益的支柱专业,在这种定位下,尤其是与办学悠久的强势学科相比,经管类专业事实上缺乏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力和动力。于是,借鉴和参考开办应用型经管类专业较早院校的培养方案、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等就成了最优选择。事实上,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处的地方经济发展、区域特征均存在较大差异,应用型经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校企共建、教学内容均可以从地域产业特征、经济优势、文化特色等方面创造出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来。
最后,师资队伍善上理论厅堂,下不得实践厨房。师资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所在,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核心力量,也是衡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以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为例,专业的实践性特征和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对经管人才的知识更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同时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反观我们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职称分布、学缘结构、性别比例等不够合理的情况,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专业师资队伍学历整体偏低,尤其缺少博士学位师资;同时年龄偏低,由于大部分教师“出了校门,就进校门”,造成了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缺乏,致使所教授内容偏离社会需求实际,纸上谈兵,普遍有“善上理论厅堂,下不得实践厨房”的现象,导致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低下。
上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供给侧改革”思维来解决,同时,问题是多维度的,解决方案也必须是多维度的。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应用型经管类专业招生规模还将持续扩大,部分经管类专业就业率不高,而用工单位却招不到人,如此“供给侧”与市场需求的“需求侧”脱离的状况必须改变。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多元“供给侧”主体(高校、企业、政府、大学生)为出发点,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体系、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和教材等多维度改革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能向市场培养和供给具有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