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建思政 > 组织建设 > 正文

大学生贫困线事实上是大学生道德线

发布时间:2012-06-04   作者:佚名   点击数:

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实施资助,事实上是人道主义的一种体现,而恰恰这种人道主义措施的实施,被不人道、至少是不道德行为阻碍,给公平实施带来了诸多难题。

将有限资金用于最需要资助的学生,这是各高校资助贫困生基本的原则。为此他们煞费脑筋,使出浑身解数以求最佳方案。最近厦门大学推出“学生家境贫富看食堂吃饭情况”新规,以破解贫困生认定难题,新规一出台便遭到各方质疑。事实上全国各高校都存在相同问题,他们出台了许多规定,几乎所有规定都会有争议。如:南京出台新生拥有手机就不能认定为贫困生,这使得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因手机而“落选”,一些家境不错的学生则因没有手机成为令人争议的假贫困生。陕西高校贫困生认定管理规定,高校在向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应同时寄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认定评议小组成员中,学生代表人数一般不少于年级(或专业)总人数的10%。认定评议小组将根据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学校所在地认定标准,并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等情况,确定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上海出台高校贫困生认定办法,学生须提供真实情况,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但以上两地学校得到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多半有水分,在实施中也引来不少非议。江苏一些高校则采用跟踪学生校园卡消费情况,如果学生消费水平确实较低,学校会在下学期继续提供补助,特别贫困的学生学校会提高补助标准,反之消费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能被清出帮扶范围。就像厦门大学一样,他们疏忽了富裕家庭的学生往往很少在学生食堂消费这一现实。为此,各高校都在不断努力,力求做到最好、最公平,而具体措施仍然不尽人意。

为何各高校花费如此周折寻找贫困生资助措施仍取不到良好效果?这里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学生不能如实提供家庭经济基本状况。就是说学生的诚信度太低,甚至没有诚信可言。各高校贫困生确定之所以难上加难,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提供真实材料,用假材料、假证明企图骗取学校资助。当然还有家长、地方政府的不配合。

任何事情,如果失去道德底线,就无法有效解决。高校贫困生资助的“贫困线”,事实上就是大学生的“道德线”,其真实性和公平性,完全由学生的“道德线”决定。因此,各高校在不断探索贫困生资助办法的同时,能不能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线”?或许,这是寻找各高校学生“贫困线”,从而确定其贫困生的最好办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