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建思政 >> 正文

春风化雨育桃李 润物无声洒春晖----专访食品工程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杨丽萍

编者按:食品工程学院党委近期举办了师生先进典型选树活动,作为学院2022年文化建设年主题活动之一,活动的开展旨在充分挖掘学院政治觉悟高、品德素质好、工作踏实肯干,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先进人物及其典型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影响身边人,汇聚团结奋进的力量,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打造向上向善的文化育人格局。杨丽萍老师是青年教师中的先进典型,虽然入校工作时间不长,但取得骄人业绩,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应有的“四有”好教师品质和标准,突出体现了食品工程学院务实求新、正品力行的内涵精神,也显现了学院特有的文化育人成效。

杨丽萍,女,中共党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食品工程学院纪委副书记、食品安全实验室主任。自2019年入校工作以来,她胸怀强国之志,勇于探索、教书育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科研和教学齐头并进,在科研工作和学术攻坚的道路上硕果累累,主持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校级人才引进项目各1项,主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发表了4篇SCI论文,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她积极承担学院纪委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在学院治理、专业建设和实验室管理上贡献智慧和力量。

潜心科研的“筑梦人”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杨丽萍老师身材瘦小,一头清爽的短发,一副金丝边的眼镜,说起话来,总是面带微笑,谦和与慧力的美是她带给我们的直观印象。但与之交谈的过程中,从她坚毅的目光以及她讲述的故事里,却又给我们一种强烈的反差感,从她身上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坚韧顽强品质一直感染着我们。

在科研上,她是一个既能写出好文章的笔杆子,同时又是一个不怕吃苦的泥腿子。她因为优秀,大学毕业便被学校推荐硕博连读,在读期间,她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过柱子的实验足足摸索了两个月,每天洗近两百根收集管和试管。她说,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性格里都要有一种“一定要把它做出来,行不行也要走到头看一下”的坚持,就是因为坚守着这样的一份初心,在读博期间,多次荣获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奖项。她表示,要在科研领域前行,一定要有吃苦精神。她常说,科研的过程就是严谨求实、坚持不懈的过程,你只能一点点地钻研,一步步走下去,每个阶段会碰到新的问题,你需要挨个解决。

她分享了“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淀粉及全粉变化机理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小插曲”,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精确,从马铃薯的种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她一直坚持亲力亲为。

有一次采样时间刚好赶上下暴雨,她请的工人没办法过来帮忙。为了不耽误采样,她一个人穿着一件骑车时用的雨衣,用一把铁锹,在暴雨里从早上6点忙碌到上午10点,硬生生连铲带用手刨,收了70来斤样品,全身湿透了,但还是先把样品送到实验室再回去换衣服。她说,她平时很怕一些虫子,但在地里扒拉土豆的时候,哪怕摸到了,也全然不知道害怕了。后来这项研究进展很顺利,她也成功发表了两篇JCR一区的论文。

西区那郁郁葱葱的玉米地,不知被她走了多少趟。西区玉米地的科研工作容易受到天气影响,要“靠天做科研”。高温多湿的七月是玉米的套袋期,要在玉米花丝长出之前进行套袋,待花粉开出后随即授粉,整个过程争分夺秒,她带领着研究生团队,亲力亲为,娇小的个子扎根到田间地头。实验室其它课题组的同学调侃道:“远看像卖炭的,近看像要饭的,一问是杨丽萍课题组的”。

有次在玉米试验田套袋时,由于之前下过雨,土很湿很黏,她穿的胶鞋走着走着陷进去拔不起来了,她使了很大劲,结果脚拔出来,鞋子陷在里面,往后一仰,倒在了泥地里。她说的时候笑得很开心。她很乐观、风趣,哪怕科研路上很艰苦,她也苦中作乐。她习惯把成果归因于她的幸运,但正是应了那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她从进校以来,初心依然,科研为伴,不改平淡之本色,不变耕耘之脚步,一直潜心在农产品加工、淀粉深加工领域展开科研工作,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主持多项科研和教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

爱岗敬业的“守灯人”

爱岗敬业竭全力,心底无私天地宽。杨丽萍老师始终保持对生活与工作都积极乐观的心态,她说,压力偶尔也是会有的,但她从不觉得工作是件痛苦的事情,她说她自己很幸运,做着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是非常愉快的,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所以每天都能很开心”。她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乐观向上的正能量,做事精益求精的态度赢得了身边人的赞赏。作为一线教育岗位的守灯人,她心有所向、心怀热爱,对学院寄予真情,对学生满怀关爱,始终充满阳光,迎难而上,把每一件寻常事做到极致,用一个个实打实的行动,让人生之光为岗位而明亮。

她一直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注重研究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思想性、挑战性。她教学严谨,脚踏实地,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因材施教,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展示。每每遇到课程实验问题,她经常会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实验方法。食品科学与工程2019级学生郑术琳分享了杨老师授课的一个细节。在一次课程中讲到甘薯淀粉的提取时需要有酸处理的步骤,但是盐酸加入时必须缓慢加入并充分搅拌,为了使学生对于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她讲述了自己研究生时期的一件趣事,当时她的一个实验样品被别人使用了错误的加酸方式,导致样品中提取的淀粉几乎都被溶解了。她讲课很生动有趣,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在课外,她还耐心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2019级学生龙小山说,杨老师总是引导我们,大学生活一定要过得充实且有意义,不能每天沉浸在抖音、快手、王者这些东西上面。她说,大学生应该多学习,多思考,多参加课外活动,提升自己才最重要。杨老师总会以自己的经历来教育我们,让我们少走弯路。有一句话她常对我们说“在学校,提升自己才最重要”

她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手把手地指导学生通过知网、万方、食品伙伴网等等渠道了解最新项目前沿,是学生追逐梦想道路上坚定的支持者,学生在和杨老师的接触交流中,在知识能力和做人做事上有了质的升华。

从项目书的书写、实施到结题、发表论文,每一步走来都倾注着杨老师的心血。指导过程中,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志向,不断激励着学生不畏艰辛、努力拼搏,不断挖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食品科学与工程2020级学生涂凯杰仍清晰地记得杨老师指导的场景,有次等酸奶发酵结束已经晚上八点多,但是杨老师还是特意来品鉴指导。

食品加工与安全2021级研究生张王芬说:“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她都在办公室辛勤工作,办公桌上那厚厚的笔记本,记载着她阅读文献的悠长岁月,写满实验方法以及数据,不知被她翻了多少遍。有一天寒冷的晚上,实验遇到困难,去找她答疑解惑,她仍在办公室盯着电脑看文献,做着笔记,看着我来了,立刻放下自己手上的事情,给我分析实验的问题,一个一个地给我分析,在她的指导下,我的疑惑消失了。从阅读文献,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进行,每一步,只要遇到困难,她都会耐心的指导我,使我的实验顺利的开展下去。杨老师就像那一束明亮的光,闪亮而照耀着我们。”

杨丽萍老师在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之外,还承担了学院纪委、教工党支部和实验室管理的工作,她从来不叫苦、不叫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工作。特别是在涉及教职工考核评优、耗材采购、危化品管理等方面,她更是一身正气、公正无私,把每一个细节和要求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到位,赢得学院师生一致好评。

甘为人梯的引路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杨丽萍老师在学生们的眼中,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学生视角中,严谨认真是她的代名词,在带学生们做科研的时候,她亲自示范,手把手教育指导学生,时刻关注学生在科研各个环节的学习掌握情况,并及时沟通交流,第一时间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她时常会比学生们早到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整天,

食品加工与安全2021级研究生张厚芳分享了杨老师的指导学生故事,记得有一次在做混合实验仪时,时常得不到正确的数据,刚开始实验仪器也不会使用,她耐心的教学生使用仪器,讲解仪器的规范使用以及注意事项,她一遍一遍讲解,细心的清洗砖头大的样品铁槽。冬天里的水温尤其低,不一会儿刚打来的热水就冷下去了,她强忍着冰冷刺骨的铁片,直到学生学会为止。在中间实验出现小问题时,她带着还未吃晚饭的小孩就急急忙忙地赶来实验室指导学生,直到解决问题为止,这时,小孩都睡着了。这样的事,已经成为杨老师工作中的常态。

食品加工与安全2020级研究生学生王孙焰说,“杨老师就像我们学生的姐姐,像关心亲人一样关心我们,学业上严格要求悉心指导,生活上关心关爱呵护备至,无论谁在生活上、思想上、研究上遇到麻烦和困惑,她总是热情指导、倾力相助。杨老师特别善于启发和鼓励学生,在带我们做实验时,很擅长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在她的带领下,让我感觉到做科研不再是枯燥冰冷的事情。”她一直秉持着这一理念,“你想要你的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得成为什么样的人”。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良好言行,去教育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做好学生们的“引路人”。

学院党委书记付光玺给予她高度评价。他指出,杨丽萍老师综合素质十分优秀。她政治素养高,组织观念强,对组织交办的所有事情都能认认真真的完成,从不推脱;她能吃苦耐劳,身材瘦弱但却意志坚定,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试验地,只要是科研目标需要的,她都能克服困难,从不叫苦叫累,到校两三年时间,便取得了令人羡慕的科研业绩;她专业和职业素养高,能力出众,为人师表,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同事心目的好伙伴,是学院青年教师的杰出代表;她爱岗敬业,富有情怀,课堂站得稳,科研做得好,既有能力又有魅力。她像一颗小太阳,给予身边的人光和热,向周边不断传递正能量。(特约通讯员:赵传磊 审核:王广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