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书名:走向创新型国家:徐冠华谈自主创新战略
作者:徐冠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内容简介】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科技进步如何推动中国经济转型?
科技领域如何摒弃计划经济的思维,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管理改革?
科技创新如何走出高校、院所,形成全社会科技创新万马奔腾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科技进步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数十年科研一线的杰出科学家,到十多年泱泱大国的科技部领导,徐冠华院士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管理的标志性人物。
本书全面记录了他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皇冠正规娱乐平台关于科技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中的思考、感悟和实践,系统论述了中国自主创新战略如何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适合从事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政策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及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高校及科研院所管理人员,国家高新区、创新服务机构的管理和工作人员,科技企业创业及管理人员,以及关注这些问题的科技人员、高校师生等阅读。
【精彩书摘】
序 言
《走向创新型国家》这本书的第三次编审稿躺在我的书桌上已经两个月了,科学出版社的编辑同仁嘱我为书写篇序言,思绪万千,却不知如何落笔。回想过去二十年的岁月,太多的甜酸苦辣,如何谈起?
1994年,我受命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一年后调任国家科委副主任,从此狠心结束了科学研究生涯,走上了科学技术管理之路。当时的紧张、兴奋、期待,还有时时袭来的惆怅和失落,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无穷尽的会议、紧张的调研、冗长的讨论,以及有时激烈的争论,伴随着成功的喜悦、挫折的沮丧和失落的无奈,一幕幕情景接踵而来,至今难以忘怀。现在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段历史最终凝结成这本书,这可以看作是我和众多同事们二十年的共同成果。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时代的潮流把我这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卷入到这场变革的漩涡之中。20世纪80年代的科技改革改变了科技人员的思维方式,我第一次把自己从事的事业和国家的经济、社会进步联结在一起;在“面向”、“依靠”科技方针指导下,把科技的恩惠洒向农村的“星火”计划、推动高科技发展的“863”计划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先后实施,我感到豁然开朗,进一步拓展了头脑中科技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空间。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我也从此确立了“科技管理报国”的决心,走上了科技管理工作的领导岗位。
当时,科技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拐点。
一方面,我国已经确立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另一方面,人类社会正经历着重大历史性变革: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正在形成。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是制约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中国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中国科学技术以跟踪、模仿为主的科研模式和中国经济以引进技术为主、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转变增长方式已经成为日益紧迫的任务。科技进步如何推动中国经济转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建立,但计划经济的思维和管理方式仍旧时隐时现,有时还很突出。科技领域如何摒弃计划经济的思维,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管理改革,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科技和经济结合的体制?
面对日益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中国科技如何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中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把握住更多的机遇,整合来自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活动必须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走出来,组织起浩浩荡荡的创新大军,形成科技创新万马奔腾的局面。这一步如何迈出去?
本书是多年来讨论这些问题的一个方面的总结,它记录了我担任科技部领导以来,特别是2001年我担任科技部部长以后,面对机遇和挑战,同其他部领导成员一道,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皇冠正规娱乐平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大决策,谋划和推动科技改革、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力主自主创新战略,调整围绕跟踪模仿而进行科研和管理的思路,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改革国家主体计划体系,制定“人才、专利、标准”三大战略,实施12个“重大专项”;完成开发类院所企业化转制和公益类院所分类改革,启动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开始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等等。这些在本书中都有反映。在整理这段工作的文稿时,我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采取的决策和行动再次反思。书中有关科技改革、发展的重大议题、重要的谋划、决策、问题的处置、新老观念和做法的冲突,包括正确与失误,都是真实的历史片断,非常值得留给读者、留给历史,藉此给关注者、实践者和后来者一些思索和借鉴。这也是我做这件文稿整理工作的全部心愿。
全书选择了我从1995年至2013年的部分讲话、报告和文章,共计134篇,约100万字。全书内容分为七个篇章,第一篇主要论述自主创新和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方面的议题;第二篇讨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第三篇讨论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第四篇讨论产业创新环境建设与国家高新区发展;第五篇论及科技管理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议题;第六篇主要围绕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行讨论;第七篇探讨了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些议题。最后全书以《走向创新型国家》为名,总揽全书各篇目,也以此来映照我国当前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前景。
此时此刻,面对即将出版的新书,我不禁再次回忆起我和科技部同事们一起走过的激荡岁月,回忆起那些春夏秋冬、甚至在旅途,我们一遍又一遍修改文章和讲话稿的情景;回忆起在午夜、在我的家中,我们边吃面条边讨论写给中央的报告的情景,令我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怀念。没有大家的积极参与、鼎力支持和帮助,本书难以付梓。可以说,本书是所有同道者智慧的反映,我只是他们的一个代言者。我要特别感谢科技部的诸位同道!相信读者们看到此书,也会念起我国还有很多人默默地从事着科技管理、创新战略、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和工作。好在我国科技事业已取得的发展和成效,正在印证着这些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编书的过程是很艰难的。文献整理、编撰框架、篇章梳理、文章编排、文字审校等总是劳神费力,全书还编写了“导读”,帮助读者更快地进入书中感兴趣的部分。在此,我也要特别感谢科技部的同事们,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科学出版社等方面的有关专家和同志们。
我们在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一个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感到自豪,感到欣慰!